循环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2模式要素组合与流程
2.1要素组合
农牧光互补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要素组合为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标准化肉牛养殖+棚顶架设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大型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场所设施设备+生态循环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秸秆青贮等配套设施场所。农牧农业
2.2流程
农牧光互补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光互
3政策依据
枣庄市牧天牛养殖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枣庄市辖台儿庄区,补型2016年9月被国务院新增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循环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模式2017年9月,农牧农业《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光互意见》颁布,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补型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生态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循环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技术农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模式严守1.24万hm2耕地红线,农牧农业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全国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5亿t以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2017年12月,枣庄市被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列为第一批启动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因地制宜地总结一批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和技术集成,提炼推广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努力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并网,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从而确立了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光伏发电、沼气均属于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枣庄市牧天牛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承担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大中型沼气工程(鲁农生态字〔2012〕42号),对项目初步设计与概算进行了批复并下达了项目资金。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加快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对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山东省耕地质量,规划编制《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年),旨在通过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化学投入品,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不断增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过程。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排入农田,不仅会造成耕地污染,还会引发动物疫病传播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将秸秆未有效利用、畜禽粪便污染等问题列入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枣庄市牧天牛养殖开发有限公司申报、承担了2017年耕地质量提升畜禽粪便治理工程项目(枣农字〔2017〕47号),对《2017年台儿庄区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并下达了项目资金计划。
4技术工艺原理
4.1分布式光伏发电工艺流程
利用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棚顶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化成直流电能,通过汇流箱汇流,再通过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逆变成三相交流电,就近并入国家电网。主要装备包括太阳能晶硅电池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电缆、配电、支架、监控检测系统等。
4.2标准化肉牛规模养殖技术要领
中高档肉牛育肥养殖是本模式的核心,养殖场面积3.33 hm2,常年肉牛养殖规模2 000头;实行“基地+农户”经营方式,联合400多家肉牛养殖户育肥牛4 000头。实行标准化肉牛规模养殖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支撑,为了给企业提供技术性指导,规范了养殖场各分区和设施设备的配置、鲁西黄牛等优质肉牛良种的引进和运输、饲料和日粮配制、饲养管理、母牛的繁殖、卫生和防疫、粪便和废弃物处理、制度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领。
4.3沼气工程综合效益显著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资源化有效利用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促进农村能源转型。按照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T 51063—2014),建设1 000 m3大型沼气工程,因地制宜地应用中温高浓度混合原料发酵工艺技术路线,资源化处理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年产沼气32.5万m3,沼渣约2 000 t、沼液10 000 t以上,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或企业生产、生活自用,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生产基料和生态循环基地种植肥料,沼气工程综合效益显著。
利用畜禽粪便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机肥生产线,建设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发展体系,实行种养互补科技示范,形成“牛-沼-菜(果、饲)”“水肥一体化”生产模式,精心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消纳沼渣、沼液,以沼渣和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有机肥,年产粉状、颗粒状2种类型有机肥各10 000 t,可供66.67 hm2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种植蔬菜、西瓜及果类等使用,在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应社会的同时,减少以菜、果、饲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的化肥、农药、灌溉用水和劳力的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减轻对土壤的污染危害,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4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组合,绿色,检测,肥料
相关阅读
- 速看!电子证书全面上线,教您快捷下载!
-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运用
-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对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三)
- 调光玻璃市场风生水起 Polyvision带领业界风潮,市场研究
- 联念p710工做站电源毛病灯明,联念p710工做站电源毛病灯明了
- 总无机碳溶液标准物质:助力环境水质及碳含量准确分析
- 免疫亲和色谱与分子印迹技术(二)
- 先卖专辑再分批解锁歌曲 音乐专辑卖“期货”是否合适
- 同价位上罕见敌足,66W极速闪充+OLED屏+64M主摄仅卖1099元
- 上海市消保委调查发现:超三成网络平台预定价高于门市价
- 大豆多肽营养干预对预防和治疗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肌肉萎缩的作用(三)
- 多伦县年产1.2万立方米泡沫玻璃项目进展顺利,玻璃技术
- 王力宏最新动静 王力宏圆回应李靓蕾:让司法处理题目
- 合理选择玻璃打破幕墙耗能瓶颈,市场研究
- 朴与素 简约休闲 自在展示纯真自我
- 浅析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 《加菲猫》发布原声单曲MV 谁还不是撒娇小猫咪
- ICCF Group旗下Carven任命Mark Howard Thomas为设计总监
- 土粒的粒级和土壤的质地(三)
- 二硫化碳中苯乙烯溶液标准物质:确保实验室分析精准无误